關於巴西的簡單事實:
- 人口:約2.15億人。
- 首都:巴西利亞。
- 官方語言:葡萄牙語。
- 貨幣:巴西雷亞爾(BRL)。
- 政府:聯邦總統立憲共和國。
- 主要宗教:基督教(主要是羅馬天主教)。
- 地理: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面積約850萬平方公里,與除智利和厄瓜多爾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擁有亞馬遜雨林、潘塔納爾濕地和大西洋海岸線等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事實 1:超過 60% 的亞馬遜叢林位於巴西
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橫跨南美洲多個國家,包括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圭亞那、蘇利南和法屬圭亞那。然而,巴西擁有這一廣闊且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的最大部分,使其成為亞馬遜生態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管理者。亞馬遜雨林在調節全球氣候模式、支持多樣化的野生動物以及提供碳封存和氧氣生產等基本生態系統服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實2:巴西的主要像徵是裡約熱內盧的基督雕像
裡約熱內盧的救世基督像(Cristo Redentor)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象徵之一。這座巨大的雕像矗立在科爾科瓦多山頂,俯瞰整個城市,是全球公認的基督教象徵,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救世主基督不僅是宗教偶像,也是文化和旅遊地標,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遊客。雕像伸出的雙臂象徵著歡迎與和平,體現了巴西的熱情好客和多元化精神。
事實3:巴西足球隊曾五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巴西國家足球隊曾五次奪得世界盃冠軍,創下了紀錄。巴西的勝利發生在以下幾年:
- 1958年:巴西隊在瑞典舉行的首屆世界盃決賽中以5-2擊敗東道主隊,奪得冠軍。
- 1962年:巴西在智利舉行的世界盃決賽中以3-1擊敗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 1970年:巴西在墨西哥決賽以4-1擊敗義大利,第三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 1994年:巴西隊在美國世界盃決賽中互交白卷,透過點球大戰擊敗義大利隊,第四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 2002年:巴西隊在韓日世界盃決賽中以2-0擊敗德國隊,第五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巴西隊在世界盃上的成功使他們成為國際足球歷史上最成功和最具統治力的球隊之一。
事實 4:由於距離較遠,全國有 400 多個機場
巴西幅員遼闊,領土廣闊,因此擁有大量機場,為不同地區提供服務,並滿足長途國內旅行的需要。這些機場的規模和容量各不相同,從聖保羅、裡約熱內盧和巴西利亞等城市的主要國際樞紐,到為亞馬遜雨林和巴西內陸偏遠地區提供服務的小型支線機場。巴西豐富的機場在促進航空旅行和交通互聯互通、支持國內旅遊、商業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注意:如果您計劃前往該國家/地區旅行,請檢查您是否需要在巴西駕駛的國際駕照。
事實 5:巴西是規模最大、色彩最豐富的嘉年華舉辦地
巴西因舉辦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活力、豐富多彩的狂歡節而聞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在裡約熱內盧舉辦的里約嘉年華(Carnaval do Rio de Janeiro),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遊客。裡約嘉年華以精心設計的遊行、森巴比賽、街頭派對以及奢華的服裝和花車來慶祝,創造了音樂、舞蹈和狂歡的奇觀,吸引了全世界的觀眾。
除了裡約狂歡節外,巴西其他城市也舉辦著名的狂歡節,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和文化風格。例如,薩爾瓦多的狂歡節(Carnaval de Salvador)以其熱鬧的街頭派對和非洲巴西音樂而聞名,而累西腓和奧林達的狂歡節(Carnaval de Recife e Olinda)則以弗雷沃和馬拉卡圖音樂、充滿活力的服裝和巨型木偶為特色。
巴西的狂歡節是歡樂慶祝和文化表達的時期,慶祝活動在四旬期前持續數天。
事實 6:巴西是最大的咖啡出口國
巴西有利的氣候、廣闊的農業土地以及咖啡種植的專業知識使其成為全球咖啡生產和出口的領導者。該國的咖啡產業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如今,巴西佔世界咖啡供應的很大一部分。
巴西生產多種咖啡豆,包括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羅布斯塔咖啡豆,其中阿拉比卡咖啡豆是最常見的咖啡豆。該國的不同地區,如米納斯吉拉斯州、聖保羅和聖埃斯皮里圖州,為咖啡樹提供了理想的生長條件,包括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降雨和適當的溫度。
事實 7:巴西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之一
據估計,僅亞馬遜流域就包含了世界已知物種的約 10%,使其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
除了亞馬遜雨林外,巴西還擁有一系列其他生態系統,包括大西洋森林、塞拉多稀樹草原、潘塔納爾濕地和卡廷加灌木叢地,每個生態系統都支持適應其特定環境條件的獨特動植物群。
其廣闊的海岸線、多樣化的海洋棲息地和內陸水道進一步增強了該國的巨大多樣性,這些提供了額外的生態系統並支持了豐富的水生生物。
事實 8:巴西是多種武術的發源地
與巴西相關的一些最著名的武術包括:
- 卡波耶拉:卡波耶拉也許是最著名的巴西武術,它結合了舞蹈、雜技和音樂元素。卡波耶拉是殖民時代巴西被奴役的非洲人發展起來的,是一種偽裝成舞蹈來逃避殖民當局偵查的自衛形式。如今,卡波耶拉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以其流暢的動作、踢腿和掃腿以及用傳統樂器演奏的節奏音樂而聞名。
- 巴西柔術(BJJ):巴西柔術是一種以纏鬥為基礎的武術,由傳統的日本柔術和柔道技術演變而來。巴西柔術於 20 世紀初在巴西發展起來,強調地面戰鬥、降服和基於槓桿的技術來戰勝體型較大的對手。巴西柔術因其在綜合格鬥 (MMA) 比賽中的出色表現而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目前全世界有數百萬人練習巴西柔術。
- Vale Tudo:Vale Tudo 在葡萄牙語中意為“一切皆有可能”,是一項起源於巴西的無拘無束的格鬥運動。與早期形式的 MMA 類似,Vale Tudo 比賽允許拳擊手使用各種技術,包括擊打、纏鬥和降服,並遵守最少的規則或規定。儘管 Vale Tudo 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現代 MMA 取代,但它在塑造巴西及其他地區格鬥運動的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事實9:巴西有沙漠,降雨量很大
倫索伊斯馬拉赫塞斯國家公園位於巴西東北部,儘管降雨量很大,但通常被稱為「沙漠」。儘管有沙丘和乾旱的外觀,倫索伊斯馬拉赫塞斯卻經歷了一種獨特的現象,即雨季雨水積聚在沙丘之間的低窪地區,形成臨時潟湖和淡水池。
公園景觀的特色是廣闊的白色沙丘,點綴著這些季節性潟湖,營造出超現實和超凡脫俗的環境。雨季通常發生在一月至六月之間,來自附近大西洋的大雨補充了公園的潟湖並維持其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事實 10:巴西擁有 23 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這些遺址包括各種文化、自然和混合財產,展示了巴西豐富的遺產和自然美景。從歷史名城和殖民建築到原始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熱點,巴西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凸顯了該國在全球舞台上的文化意義和生態重要性。巴西的一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包括:
- 歐魯普雷圖古鎮:歐魯普雷圖以其保存完好的殖民時期建築和巴洛克式教堂而聞名,是 18 世紀的主要金礦開採中心。
- 巴伊亞薩爾瓦多歷史中心:薩爾瓦多歷史中心的特點是色彩繽紛的殖民建築、鵝卵石街道和充滿活力的非洲裔巴西文化。
-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聖路易斯擁有葡萄牙殖民時期和本土建築的獨特融合,體現了其豐富的文化遺產。
- 孔戈尼亞斯仁慈耶穌聖殿:該聖殿擁有一系列巴洛克雕塑和教堂,包括阿萊亞迪尼奧 (Aleijadinho) 設計的標誌性「十字架站」。
- 伊瓜蘇國家公園:這座國家公園是令人驚嘆的伊瓜蘇瀑布的所在地,以其令人驚嘆的自然美景和多樣化的生態系統而聞名。
- 潘塔納爾濕地保護區:潘塔納爾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濕地,也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棲息著美洲虎、凱門鱷和水豚等野生動物。
- 東南大西洋森林保護區:這些保護區保護著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大西洋森林,對巴西的保育工作至關重要。
-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卡皮瓦拉山以其岩石藝術遺址和史前文物而聞名,為了解美洲早期人類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 奧林達歷史中心:奧林達歷史中心以其保存完好的殖民時期建築、色彩繽紛的房屋和熱鬧的文化景觀而聞名。
- 巴西利亞:巴西利亞由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設計,以其創新的現代主義建築和城市規劃而聞名。
- 聖克里斯托旺的聖弗朗西斯科廣場:這個廣場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殖民時期建築,是巴西葡萄牙城市規劃的典範。
- 瓜拉尼人的耶穌會傳教團:São Miguel das Missões:這些耶穌會傳教團證明了歐洲定居者和土著瓜拉尼社區之間的文化交流。
- 亞馬遜中部保育綜合體:該綜合體保護大片亞馬遜雨林,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育和原住民文化至關重要。
- 巴西大西洋群島: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群島和阿托達斯羅卡斯保護區:這些保護區以其原始海洋生態系統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
- 塞拉多保護區:Chapada dos Veadeiros 和 Emas 國家公園:這些保護區保護塞拉多生物群落,這是一個全球重要的稀樹草原生態系統。
- 探索海岸大西洋森林保護區:這些保護區保護瀕危物種的重要棲息地,並為保護大西洋森林做出貢獻。
- 裡約熱內盧:卡里奧卡山海之間的風景:裡約熱內盧的標誌性景觀,包括糖麵包山和科帕卡巴納海灘,以其自然美景和文化意義而聞名。
- 潘普利亞現代建築群:潘普利亞的現代主義建築由奧斯卡·尼邁耶設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 瓦隆戈碼頭考古遺址:這個位於裡約熱內盧的考古遺址證明了巴西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歷史。
- 帕拉蒂和格蘭德島 – 文化和生物多樣性:帕拉蒂的殖民城鎮和格蘭德島的原始海灘因其文化和自然意義而聞名。
- 聖薩爾瓦多巴伊亞歷史中心:聖薩爾瓦多巴伊亞歷史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以其殖民時期的建築和充滿活力的非裔巴西文化而聞名。
- 阿塔普埃爾卡考古遺址:這個位於南里奧格蘭德州的考古遺址包含早期人類佔領南美洲的重要證據。
- Cidade Velha,大里貝拉歷史中心:這個歷史中心位於佛得角,因其殖民時期的建築和文化遺產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发布 April 05, 2024 • 12m t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