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的快速事實:
- 人口: 超過8300萬人。
- 首都: 柏林。
- 語言: 德語。
- 經濟: 歐盟最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8萬億歐元。
- 汽車工業: 領先的汽車製造國,年產超過560萬輛汽車。
- 文化: 擁有44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 政府: 由16個州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事實1:德國不是很同質化
德國展現出顯著的區域經濟差異,西部和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比東部地區更為發達。這種對比是東德和西德歷史分裂的遺留問題,這種分裂由惡名昭著的柏林牆所強調。即使在1990年統一之後,經濟差異依然存在。西部和南部地區擁有先進的工業和更高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而東部則面臨著較慢的經濟轉型。首都柏林反映了這種分裂,西部地區繁榮發展,而東部地區繼續面臨經濟挑戰。儘管不斷努力縮小這些差距,德國的經濟格局仍然反映了歷史分裂的遺留問題。

事實2:德國有許多語言方言
德國的語言景觀豐富多樣,展現出地區性的變化。例如,北部的低地德語或”平德語”(Plattdeutsch)與南部的巴伐利亞方言如奧地利-巴伐利亞方言有顯著差異。西部的萊茵蘭方言,包括獨特的普法爾茨方言,共同構成了這個語言馬賽克。這些方言差異,包括獨特的詞彙和發音,不僅反映了語言細微差別,還反映了各地區的歷史和文化織錦。儘管存在這種多樣性,標準德語仍然是統一的語言。
事實3: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失敗了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屬於戰敗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德國與中央同盟國一起面臨失敗,導致重大政治和經濟後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領導下被盟軍打敗,導致國家被佔領,戰後德國分裂為東德和西德。

事實4:德國因其高速公路而聞名
德國以其高速公路(Autobahns)聞名,這是一個以缺乏一般速度限制而著稱的高速公路網絡。高速公路的建設始於納粹時期,由阿道夫·希特勒領導。這些高速公路背後的理念是創建一個現代化和高效的道路網絡,可以促進軍事力量的移動,並改善全國的整體交通運輸。雖然最初的建設始於20世紀30年代,但高速公路系統此後經過擴建和現代化,成為德國交通基礎設施的標誌性特徵。
許多德國高速公路沒有速度限制。如果您計劃旅行,請檢查您是否需要德國國際駕駛執照才能駕駛。
事實5:德國因汽車工業而聞名
很少有人知道,但德國的汽車工業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包括大眾、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保時捷,在二戰期間都參與了軍用車輛的生產。例如,大眾製造了虎式I型和虎式II型坦克。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也為軍用車輛的生產做出了貢獻,戴姆勒-奔馳等公司生產的豹式坦克在戰爭期間被廣泛使用。保時捷參與了坦克的設計,包括保時捷虎式坦克的原型。
戰後,汽車工業經歷了一些倒退後,恢復了民用汽車的生產並取得了成功。德國是全球汽車工業的主要參與者。德國汽車製造商每年生產數百萬輛汽車。例如,在2022年,德國製造了3,677,820輛乘用車,鞏固了其作為世界領先汽車生產國之一的地位。該國的汽車實力超越了國界,德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上保持著強大的存在感並產生影響。

事實6:德國有超過20,000座城堡
德國擁有超過20,000座城堡,有些保存完好,有些已成廢墟。其中必訪的有:
- 新天鵝堡:位於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脈中的標誌性童話般城堡。
- 埃爾茨城堡:位於摩澤爾河上方的中世紀瑰寶。
- 海德堡城堡:俯瞰海德堡,展示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混合。
- 瓦特堡城堡:與馬丁·路德的工作有關,位於艾森納赫附近。
雖然有些保養良好,但廢墟也為德國豐富的歷史和建築織錦做出了貢獻。
事實7:德國舉辦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節慕尼黑啤酒節
德國以舉辦被認為是全球最大啤酒節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而聞名。這一年度盛事在慕尼黑舉行,通常在9月底開始,持續到10月的第一個週末。慕尼黑啤酒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遊客,他們聚集在一起享用各種傳統的巴伐利亞啤酒、美食和充滿活力的音樂。2023年約有720萬人參加了這個節日!該節日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慶典,展示德國傳統,並營造出遠超啤酒帳篷的節日氛圍。

事實8:對啤酒的熱愛解釋了其多樣性
德國有著根深蒂固的啤酒文化,該國因其多樣化和高品質的啤酒而受到讚譽。雖然啤酒種類的確切數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德國擁有約7,000種不同類型的啤酒。這種多樣性反映了該國豐富的釀造傳統,每個地區通常都有其獨特的啤酒風格、口味和釀造方法。無論是巴伐利亞著名的小麥啤酒、北德國清爽的拉格啤酒,還是各個地區獨特的艾爾啤酒,德國的啤酒文化都是其引以為傲的源泉,也是其烹飪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實9:德國還有超過1,200種不同的香腸
德國以其多樣化和美味的香腸品種而聞名。該國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烹飪傳統,有超過1,200種不同類型的香腸。這些香腸在德語中被稱為”Wurst”,不僅在口味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質地、大小和地區準備方法上也各不相同。從受歡迎的德式香腸和白香腸到地區特色如圖林根烤香腸和咖哩香腸,每種香腸都反映了德國特定地區的烹飪傳統。香腸在德國烹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享用”Wurst”對於當地人和遊客而言都是一種典型的體驗。

事實10:天主教會的改革始於德國
天主教會的改革,即新教改革,始於德國,馬丁·路德在1517年發表了《九十五條論綱》。這一行為標誌著挑戰天主教會某些做法的運動的開始,最終導致了新教的出現。宗教改革的影響深遠,包括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新教,新的新教教派的建立,以及整個歐洲顯著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變革。宗教改革對宗教多樣性、信仰事務中的個人自主權以及教會與國家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事實11:德國擁有自由城市,這種做法傳遍歐洲
在中世紀的德國,馬格德堡自由城在13世紀開創了馬格德堡法。這部法律,作為城市治理的基石,賦予了公民各種權利和特權。其影響迅速傳播,到15世紀,已有超過600個城鎮採用了馬格德堡法。這一法律框架成為市政管理的模板,不僅影響了德國,還影響了受德國定居影響的其他歐洲地區。馬格德堡法律以其財產權和貿易法規的結合,留下了持久的遺產,塑造了眾多城市的法律基礎,並促進了中世紀和早期現代歐洲公民機構的演變。

事實12:在德國,1/3的國土是森林
在德國,約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被森林覆蓋。這相當於約1,140萬公頃的森林土地。德國有著長期的可持續森林管理傳統,其林地景觀對生物多樣性、氣候調節和各種生態功能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些森林不僅因其環境作用而受到重視,還在國家的文化和娛樂活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為戶外娛樂、野生動物棲息地和木材生產提供空間。
事實13:德國正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
德國正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2023年該國約55%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該國一直是風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安裝容量排名世界第四。此外,德國在太陽能方面也進行了大量投資,在太陽能容量方面始終排在世界前列。能源轉型(Energiewende)倡議旨在向可持續能源轉型,促使德國成為國際舞台上倡導可再生能源的領先者。

事實14:漢堡包以德國的一個城市命名
漢堡包(hamburger)是以德國的一個名為漢堡(Hamburg)的城市命名的。這種食品的名稱源自按照漢堡風格準備和供應絞肉的做法,其中包括將碎牛肉與洋蔥和調味料混合。德國移民在19世紀將這一烹飪傳統引入美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道菜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了現在所知的漢堡包,一種受歡迎且標誌性的美國食品。
事實15:第一本印刷書籍誕生於德國
使用活字印刷技術印刷的第一本書籍在德國產生。德國發明家約翰內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被認為是在1440年左右引入帶有活動金屬字體的印刷機的人。古騰堡聖經,也被稱為42行聖經,於1455年左右在德國美因茨完成。這標誌著印刷和出版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徹底改變了書籍的生產方式,使信息更廣泛地流通。古騰堡聖經被認為是使用活字印刷的最早主要書籍之一,是印刷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事實16:科隆大教堂花了632年時間建造
德國的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是一項非凡的建築成就,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完成。大教堂的建設始於1248年,但由於各種中斷,包括財政限制、政治挑戰和黑死病,直到1880年才正式完成。因此,科隆大教堂花了約632年時間建造。這座哥特式傑作不僅是德國工藝的象徵,也是歐洲最大的教堂之一,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前來參觀。
事實17:德國擁有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動物園
德國擁有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的動物園,全國有超過400個動物園和野生動物設施。這個廣泛的網絡容納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物種,反映了德國對野生動物保護和教育的承諾。其中,一些最受歡迎的動物園包括柏林動物園、萊比錫動物園和漢堡的哈根貝克動物園。這些受歡迎的目的地不僅為各種動物提供了家園,還提供引人入勝的教育項目,使德國成為對野生動物體驗感興趣的本地和國際遊客的重要中心。

事實18:德國正慢慢成為一個移民國家
2020萬人要麼是移居德國,要麼是出生在德國且有兩個移民父母。這約佔人口的23%。強大的德國經濟,常被認為是歐盟最強大的經濟體,以及政治穩定性使其對尋求機會和更高生活質量的移民具有吸引力。旨在解決人口挑戰的政府政策促進了這一轉變,強調了德國作為日益多元化和對移民友好的國家的角色。
事實19:柏林擁有比威尼斯更多的橋樑
柏林以其複雜的水道網絡而聞名,施普雷河和眾多運河縱橫交錯貫穿整個城市。柏林有超過900座橋樑,使其成為擁有比威尼斯更多橋樑的城市。這些豐富的橋樑為柏林景觀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並促進了城市各個社區之間的連通性。

事實20:德語允許你創造最長的單詞
德語以其創造長複合詞的能力而聞名,允許形成廣泛的術語,特別是在技術和科學背景下。一個例子是單詞”Rindfleischetikettierungsüberwachungsaufgabenübertragungsgesetz”,這是一個與牛肉標籤有關的法律術語。這一特點展示了德語形成複雜複合名詞的能力。
事實21:聖誕樹開始在德國擺放
在德國擺放聖誕樹的傳統已經開始。作為節日季節的一部分,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都在裝飾聖誕樹,這是一個深植於德國聖誕傳統中的受喜愛的習俗。這些裝飾精美的樹木是節日精神的象徵,通常伴隨著節日裝飾品和燈光。這一傳統在德國文化中佔有特殊地位,標誌著歡樂的聖誕慶祝活動的開始。

事實22:德國學校有6分制評分系統
德國學校使用6分制評分系統,從”Sehr Gut”(非常好)到”Ungenügend”(不及格),提供對學生表現的全面評估。
事實23:德國擁有第三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德國已經產生了超過13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使其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這包括在物理學、化學、醫學、文學和和平領域獲得認可的個人。

事實24:德國首次發明了許多東西
德國對全球創新做出了顯著貢獻,包括胰島素的開發、卡爾·本茨發明的汽油引擎、托馬斯·德·科爾馬創造的第一台機械計算器,以及菲利克斯·霍夫曼合成的阿司匹林。這些發明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事實25:德國是第一個採用夏令時的國家
德國是第一個在1916年4月30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實施夏令時間(DST)的國家。夏令時作為一項節能措施被引入,旨在更有效地利用日光並減少對人工照明的依賴。這一歷史性決定為全球各國採用夏令時開創了先例。

事實26:德國的公共交通系統是世界上最準時的交通系統之一
該國廣泛的火車、公共汽車、電車和其他公共交通選擇網絡以其可靠性和對時間表的嚴格遵守而聞名。德國城市和地區優先考慮協調良好且準時的公共交通服務,使其成為居民和遊客方便且可靠的旅行方式。
事實27:德國擁有世界上最窄的街道
德國羅伊特林根的Spreuerhofstraße在吉尼斯世界紀錄中被列為全球最窄的街道之一。在其最窄點,它的寬度約為31厘米,使其成為一個獨特且極其狹窄的通道。

事實28:釣魚需要許可證和培訓
在德國,釣魚受到監管,個人通常需要一個釣魚許可證,稱為”Angelschein”(釣魚證),才能進行休閒釣魚。為了獲得這個許可證,個人通常需要接受培訓並通過考試,以證明他們對釣魚規定、環境保護和魚類品種的理解。培訓確保釣魚者具有從事負責任和可持續釣魚實踐的必要知識。此外,具體規定可能因地區而異,因此釣魚者了解並遵守當地釣魚法律是很重要的。
事實29:德國已發展出公共秩序控制
在德國,公民經常向執法部門報告各種違規行為,包括涉及鄰居的違規行為。這可能包括與公共秩序、噪音干擾或其他需要警察或相關部門干預的問題有關的投訴。該國有公民提交投訴的機制,公眾與執法部門之間的合作有助於維護公共秩序和安全。
事實30:在德國,大多數包裝,如瓶子和罐頭,都可以退回商店獲得退款

在德國,有一個完善的飲料容器回收系統,如瓶子和罐頭。該系統被稱為”pfand”(押金)系統,通過為退回的包裝提供押金退款來鼓勵回收。消費者在購買瓶裝或罐裝飲料時支付少量押金,之後可以將空容器退回商店的指定機器以獲得退款。這一倡議不僅促進了回收,還有助於保持公共空間的清潔,因為個人有動力退回用過的容器以獲得財務報銷。

出版 一月 13, 2024 • 2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