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簡要資訊:
- 地點: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
- 首都:薩拉熱窩。
- 人口:約330萬。
- 語言:波士尼亞語、克羅埃西亞語、塞爾維亞語。
- 貨幣:可兌換馬克(BAM)。
- 面積:約51,197平方公里
事實一: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最近獲得獨立
1992年4月5日,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正式宣布脫離南斯拉夫獨立。然而,宣言發布後,該國經歷了一場毀滅性的衝突,稱為波斯尼亞戰爭,從 1992 年持續到 1995 年。戰爭涉及種族和領土爭端,導致嚴重的人道危機,包括薩拉熱窩圍困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1995 年簽署的《代頓協議》結束了衝突,並建立了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事實 2:波斯尼亞穆斯林占多數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特徵是人口結構複雜。該國由三個主要民族組成:波士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其中,波士尼亞克人以穆斯林為主,是該國最大的單一民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在官方上是一個世俗國家,憲法保障宗教自由,允許多元化的宗教格局,包括穆斯林、東正教、天主教和其他社區。
事實 3:全國最著名的地方是莫斯塔爾的老橋
莫斯塔爾的老橋(Stari Most)確實是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最著名和標誌性的地標之一。這座 16 世紀的奧斯曼大橋橫跨內雷特瓦河,連接歷史名鎮莫斯塔爾的兩側。老橋以其優雅的拱門和令人驚嘆的建築而聞名,已成為團結和堅韌的象徵。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欣賞其文化意義和從橋上欣賞莫斯塔爾的壯麗景色。
事實4: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有很多瀑布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以其眾多的瀑布而聞名,為該國的自然美景做出了貢獻。一些著名的瀑布包括克拉維斯瀑布、烏納國家公園的馬丁布羅德瀑布和薩拉熱窩附近的斯卡卡瓦茨瀑布。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多樣化的景觀,包括河流和鬱鬱蔥蔥的環境,為形成令人驚嘆的瀑布創造了理想的條件,使其成為當地人和遊客的熱門景點。
注意:如果您計劃訪問該國,請了解您在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是否需要國際駕照才能開車。
事實5:歐洲第一輛全電動電車出現在薩拉熱窩
薩拉熱窩是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首都,擁有歐洲第一個完整的電車系統。薩拉熱窩有軌電車於 1885 年 10 月 1 日開始營運。有軌電車的建立標誌著歐洲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在薩拉熱窩引入有軌電車系統的倡議是由當時控制該地區的奧匈帝國當局領導的。如今,薩拉熱窩有軌電車網絡仍然是該市公共交通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實 6:波斯尼亞擁有歐洲幾乎不存在的遺跡森林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是佩魯奇卡森林的所在地,這是一處非凡的自然遺跡,也是歐洲僅存的原始森林之一。佩魯奇卡坐落在蘇捷斯卡國家公園內,是曾經覆蓋這片大陸的古老林地的見證。這片未受破壞的森林的特點是參天大樹、多樣化的植物以及保存了幾個世紀的原始生態系統。佩魯奇卡森林代表了歐洲自然歷史的活生生的記錄,讓我們得以一窺這片大陸古老的過去。
事實7:波斯尼亞人非常喜歡咖啡
咖啡在波斯尼亞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波斯尼亞人以其濃厚的咖啡飲用傳統而聞名。波斯尼亞咖啡通常用傳統的 cezve 或 dzezva 沖泡,是一種精細研磨且未經過濾的咖啡,可在小杯中享用。在波斯尼亞,準備和喝咖啡的過程是一種社會儀式,咖啡館 (kafanas) 是朋友和家人常見的聚會場所。對咖啡的欣賞不僅限於其含有咖啡因的品質;它體現了一種文化和社會體驗,象徵著波斯尼亞日常生活中的熱情好客和社區。
事實8:在薩拉熱窩街頭,你可以看到衝突後留下的紅色痕跡
被稱為「薩拉熱窩玫瑰」的玫瑰是對波士尼亞戰爭(1992-1995)對薩拉熱窩市影響的深刻而明顯的提醒。這些「玫瑰」是充滿紅色樹脂或油漆的混凝土傷痕,標示迫擊砲彈或砲彈擊中的位置,導致衝突期間造成人員傷亡。它們既是紀念碑,也是堅韌的象徵,代表著這座城市及其人民在歷史上艱難時期的忍耐。戰爭留下的傷痕被有意保留下來,以紀念逝去的生命和薩拉熱窩不朽的精神。
事實9:波斯尼亞發生了一起謀殺案,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年 6 月 28 日,奧匈帝國大公弗朗茨·斐迪南在波斯尼亞薩拉熱窩遇刺。大公被波斯尼亞塞族民族主義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了一系列事件,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次刺殺被認為是戰爭的關鍵催化劑,因為它引發了一系列外交和軍事行動躋身於歐洲主要強國之列。隨後發生的衝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極大地影響了 20 世紀的進程。
事實 10:波斯尼亞有一個被克羅埃西亞包圍的海岸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雖然主要是內陸國家,但擁有亞得里亞海沿岸狹窄的海岸線。內烏姆鎮坐落在風景如畫的海岸線上,是全國唯一的沿海城鎮。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海岸線綿延約 20 公里,通往亞得里亞海的通道為其地理特徵增添了獨特的維度,為居民和遊客提供了欣賞亞得里亞海令人驚嘆的海岸景觀的機會。
发布 February 25, 2024 • 5m to read